新闻公告
首页 / 学院快讯 / 正文

我院余守洋副教授团队在《Anesthesiology》期刊发表论文

发布时间:2025-04-17 

近日,我院麻醉与器官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(培育)余守洋副教授团队在麻醉学期刊《Anesthesiology》(中科院1区TOP期刊,IF=9.3)上发表题为“Somatostatin-expressing neurons in the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promote sevoflurane anesthesia in mice”的研究论文,我院麻醉学专业研究生唐爱晨和徐茂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,多名麻醉学专业研究生和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参与工作,余守洋副教授为通讯作者,我校为唯一完成单位。

全身麻醉为外科手术及侵入性诊疗操作提供了理想的镇静、镇痛及肌肉松弛条件,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及操作过程,并促进术后快速康复。探究全身麻醉药物导致可逆性意识消失的机制,是推动麻醉学科发展与进步的迫切需要,同时全身麻醉引起的意识变化特征,对于揭示意识形成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具有重要意义。研究团队利用cFos染色发现内侧前额叶皮层(mPFC)生长抑素(SST)阳性的中间神经元在七氟烷麻醉中被激活。特异性抑制SST神经元,加速麻醉苏醒。特异性激活SST神经元,可加深麻醉,缩短麻醉诱导时间,延长麻醉苏醒时间,增强了七氟烷麻醉敏感性。且激活SST神经元可以显著增加锥体神经元胞外的GABA递质输入,并引起锥体神经元的活性下降。该研究首次揭示了七氟烷诱导mPFC中SST神经元激活,进而抑制锥体神经元,从而调控七氟烷麻醉致意识消失的核心机制。

说明: E:\桌面\9C78CF0FEAD2FF93C8BB8C7C6F9_F5F0F38E_AB06A.png

《Anesthesiology》杂志同期发表了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意识科学中心George A. Mashour教授对该研究的述评文章“Prefrontal Cortex and the Control of Arousal States”,指出该研究进一步支持了前额叶皮层在麻醉状态转变中的重要性,这为术中麻醉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。

该研究获科技创新2030-“脑科学与类脑研究”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。(审核:一审张超,二审王海英,三审冯东森;图文:余守洋、罗天元)

下一条:2025年麻醉医学院师生羽毛球赛成功举行

关闭

版权所有©遵义医科大学  黔ICP备06003261号-2  地址: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校园1号路  电话:0851-28642530   邮编:563006